职责:
建议:设主任1名主导,秘书1名辅助,确保决策与执行分离。
职责:
编制小区年度预算与收支报表;
审核物业费用使用,监督公共收益(如广告位、停车位)收支;
定期公示财务报告,组织第三方审计;
配合行政组完成资金审批流程。
建议:由具备财务背景的委员负责或者外聘专业的财务,避免与物业方存在利益关联。
职责:
监督物业对公共设施(电梯、消防、绿化等)的维护;
审核小区改造项目(如外墙翻新、管道改造)的方案与报价;
协调紧急维修事务,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;
推动节能改造,降低公共能耗成本。
建议:吸纳工程、建筑领域业主参与,可外聘专业顾问协助。
职责:
组织业主大会、社区活动(如中秋晚会、垃圾分类宣传);
搭建业主沟通平台(微信群、意见箱),收集民意;
调解邻里纠纷,推动成立志愿者队伍;
宣传小区管理规约,提升业主参与意识。
建议:由热心公益、沟通能力强的委员牵头,联合楼长体系。
职责:
定期检查物业合同履行情况(如保洁、安保标准);
监督业委会内部决策合规性,防范权力滥用;
受理业主投诉,跟踪整改结果;
参与重大项目验收,确保资金透明。
建议:独立于其他小组,可设轮值制度增强客观性。
交叉监督:财务组审核工程组提案,监督组抽查各组执行情况;
公开透明:所有决议通过公告栏、业主群同步公示;
培训赋能:组织法规学习(如小区两规、《物业管理条例》等内容),提升专业度。
通过明确分工与制衡机制,业委会可实现从“救火式管理”到“系统性治理”的转型,切实维护业主权益,推动小区共建共治共享。
上一篇:业主大会议题未通过,多久能再议?